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如何使老年群体度过幸福晚年,成为时代必答题。
在18日举办的2024海河国际消费论坛“消费产业升级”分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银发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我国养老领域新需求、新业态和新场景,宜通过开发新技术、拓展新消费等方式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满足老年人群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
拥抱智慧养老大潮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养老领域存在‘用更少的人照顾更多老人’的现实需求,提升智慧化康养产品和智能化系统供给正当其时。”乐聆康养科技(集团联盟)总经理金建红说。
智能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越来越多养老服务企业开始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发力适老化产品研发。
在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公司董事长刘宇新为记者介绍了一款石墨烯取暖坐垫。产品利用石墨烯薄膜通电后发热释放远红外光波,人体直接接触按压温而不烫,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养老领域各行业融合创新趋势也逐步明显。“很多患有急性脑溢血或心脏病的老年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症状。”金建红介绍,他们与天津市海河医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共同推进康养领域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大数据模型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提前评估,力求提供精准方案。
回应居家社区养老“微关切”
外出购物、收发快递、收纳杂物……年轻人“一伸胳膊一抬腿”的事,却是老年人需要翻过的“山”。如何解决好老年人身边的急难愁盼,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是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非常琐碎的日常工作,却是老人们眼中的‘关键小事’。”天津如鱼集团董事长许艳霞说。
作为一家深度参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公司,如鱼集团正以“一圈一策,缺啥补啥”的理念运营旗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我们在养老服务圈中提供‘一店一早一场一修’服务,即便利店、早餐铺、菜市场、修理铺,力求让老人们不出小区就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许艳霞说。
一些新职业也应运而生。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新工种,其中包括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等。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些新职业不仅回应了老年人对更高质量养老服务的期待,还为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拓展就业机会等提供助力。
金融助力养老服务消费新发展
市场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左右。
这一“朝阳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灌溉”。天津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陈才表示,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越来越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树立了自己的相关工作目标。
中国人寿于2019年成立健康领域专业化投资子公司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全面开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新版图。国寿嘉园天津乐境渠道拓展部负责人常亮介绍,国寿健投旗下国寿大养老基金先后发起设立了总规模达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和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为养老产业布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们正积极探索创新养老产业融资模式,畅通企业资金需求。”渤海银行天津分行个人金融与财富管理部财富业务负责人刘钟蔚介绍,渤海银行结合养老产业周期长、微利等特点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优化贷款审批制度,对养老产业贷款授信额度、考核周期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引导行业信贷资源更多惠及养老产业。(记者梁姊、尹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