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1月22日电(记者尹思源)正在天津举办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四年级学生韩怡萱在学校客座教授李秋生的带领下,向参会嘉宾展示古钟表修复技艺。
“利用相关技术,我们得以在古钟表修复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百年前的古钟表重新转动,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韩怡萱说,如今职业院校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人社部数据显示,全国近2500所技工院校2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近3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不少与会嘉宾的共识。各地职业院校在招生规划、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等方面与当地的人才“缺口”对接,人才培养方向和产业需求越来越匹配。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紧盯产业发展,重点对接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了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当地光伏产业特色优势,开设了多个光伏相关专业并与多个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坚持国际化产教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国际化办学以来,已累计为3000余人次开展了国际师资技能培训……
此次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分享了吉利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李书福说,制造业企业重视包括技师、技工在内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是关键一环。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重塑院校与企业之间空间、资源、机制的‘跨界校园’,整合国内外不同区域的校园资源‘跨区校园’和线上智能体与线下实体各自独立且相互支持的‘并行校园’,更好更快地推动技术领先的科技型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李书福说。
教育部确立的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高地”,天津在产教融合方面也建立了特色优势。
走进位于北辰开发区的天津市智能制造学院,以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为载体打造的“沉浸式”实验室模拟出了真实的实训环境。2024年初,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首批学生进驻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实训。合作企业之一的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选派13名一线工程师指导实训,让学生有机会在生产一线学习技能操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民需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说。
近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还构建起以交叉课程、企业实践、教育实践、技能训练为载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课程体系,为职业院校量身培养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共同铺就天津市的产教融合之路。今年1月,《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正式施行。不久后,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立法《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又获颁布。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供需契合度、人才培养精准度、服务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已经渗透到了天津职业教育的基因中,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天津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处长李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