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又是一年腊八至。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粥,暖冬寒,团团圆圆来过年。中国人喜迎新春,就是从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开始。
腊八节,俗称“腊八”,源于先秦时期的“腊祭”。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古人每年都要举行冬祭,用猎获的禽兽祭祀祖先、攘除灾祸、逐疫迎春,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和家人平安,俗称“腊祭”。由于每年的“腊祭”均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举行“腊祭”的这一天则称为“腊日”,但这一天不固定,直至秦汉时才选定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又融入了佛教的传说故事,从而给“腊日”增添了新的含义,并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八到,粥飘香”,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是我国南北共有习俗,人们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核桃、粳米等和各种豆类合水熬制成粥。“腊八熬粥的习俗约始于宋代,明清时期盛行,并延续至今。”罗澍伟说,“腊八粥盛满了老百姓盼丰收、保健康、祈平安的美好愿望,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期许。”
我国幅员辽阔,腊八习俗在各地也不尽相同。比如,北方地区有“醋泡大蒜瓣儿”的习俗,名曰“腊八醋”。除夕晚上,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蘸上腊八醋,入口别具风味;陕西关中,腊八当天不喝腊八粥,而是流行吃腊八面。腊八一早,家家户户把煮熟的面条拌上果蔬做成的“浇头”,美餐一顿;安徽黟县,腊八前后,家家户户食用自行晒制的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春节的起点与终点在民间有不同的习惯算法,但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而春节的幸福感,又无不是从味蕾上开启的,正所谓“过了腊八便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我国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全民置办年货,要一直过到元宵节‘闹花灯’、甚至是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享受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温情与热闹。”罗澍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