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宋瑞)春节期间,“乙巳华章——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白蛇传》故事成为沉浸式场景、天津博物馆藏“旧版新制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实现数字化动态呈现、多媒体蛇年明信片在游客互动中定制、清代白玉蛇兽等“蛇”元素文物展现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重意象……蛇年品蛇,自有新趣。
“这里有独属于新年的文化滋养!”天津游客李先生感慨道,“过年不仅仅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来博物馆过春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新风尚。大家相聚博物馆,是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热爱。”
春节期间,天津博物馆推出系列展览活动,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体验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此外,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等40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见证秦汉帝国的恢弘气势;明清画境中,岁时节俗、物质生产、娱乐生活等百态尽显,勾勒出古代社会的烟火人间……
“春节期间,来天津博物馆的游客日均2万人次,超过往年。”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说,“我们希望通过精彩纷呈的文物展览和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脉,凝聚文化力量。”
“仅大年初五当日,全市监测的29家博物场馆迎来近10万名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75%,彰显了过年‘文博游’的火热。”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说。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里响起婉转悠扬的京腔京韵,融合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在这里上演;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的“联动集章”活动,吸引不少观众感受名人故居的风情;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福蛇贺岁—生肖展特别活动”和“两爬星球—蛇年特别活动”,让游客了解了大自然中蛇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在天津博物馆,非遗点翠发簪、非遗螺钿胸针、蛇年大吉木板拓印、香薰蜡片制作等多项非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
蛇年春节期间,天津文博场馆策划推出150余项专题展览和活动,用展览、研学、体验、演艺、快闪、非遗、市集等多种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还深度联动,共同推出文创产品线上线下联展,让三地文化瑰宝汇聚一堂。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紫禁遗珍——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展出了来自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的160件文物精品,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制度与礼仪文化,领略宫廷艺术工巧艺绝的非凡魅力。
闫凤旭说,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门推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特色,促进文博资源联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让游客感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