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72904件,同比增长14.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5件,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
知识产权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市着力培育优质创新主体,1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160家优势企业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02件,引领带动作用凸显;组织开展高质量专利创造试点项目,支持100家企业围绕167个核心产品(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实现销售收入258.8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等是专利资源“大户”,目前,我市已全面盘清31所高校、170家科研院所和56个医疗卫生机构的3.5万件存量专利,其中有2.4万件、1.4万件分别分档列入我市存量资产盘活管理系统和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的可转化资源库。
众所周知,专利只有用起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
如何让技术供需双方有更多“握手链接”通道,加速专利转化?2024年,我市知识产权部门进行了相关探索,市区联动举办“一月一链”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达36场,推动实现转化项目上千项;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两个100件”拟转化重点专利清单,实行跟踪推进、动态更新,去年已有338项实现转化。市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公布开放许可专利1145项、达成专利实施许可423项。2024年全年,我市备案专利转让许可达11395次,同比增长40.3%,备案开放许可声明专利547次;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达809亿元,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84亿元。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我市知识产权部门协同金融机构加快健全质押贷款工作机制,指导起士林、利顺德等“老字号”企业商标和“沙窝萝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质押贷款;推动天保商业保理牵头的1.662亿元知识产权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成功发行;支持人保财险新推出数据知识产权保险、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险两个保险业务。2024年全年,我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超过31亿元。
为创新护航,知识产权保护必不可少。2024年,市知识产权局指导各区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530件;进驻服务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快速化解知识产权纠纷700余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老字号”企业商标和驰名商标保护专项行动,全市各区共办结各类商标违法案件614件。
2025年,市知识产权部门将继续紧密结合我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等重点举措,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全链条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国际合作各环节工作,力争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深入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指导企业申报AAA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认定,支持157个驰名商标、186个“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擦亮“津”字招牌;加快专利产业化和知识产权金融并重发展,跟踪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两个100件”重点专利转化,力争今年全市备案专利转让许可量增长20%左右。同时,加力服务我市“走出去”企业,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工作站,为我市参与国际贸易投资的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维权援助等服务。(记者 袁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