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的腹心、向海而流的海河西岸,天津古文化街已延续600余年。这里不仅是“津门故里”,更是百年商脉传承地。如今,不少消费新元素为老街区添加了“新意”。
每逢元宵节,古文化街人潮涌动,“老天津”来买老字号产品,新游客来品津门味。
不到上午10点,在古文化街核心位置的“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里已人来人往。3名工作人员忙不迭地给消费者介绍来自法国的红酒;一批研学的小朋友在5D影院沉浸式观看讲述天津历史的影片;几名游客在天津港集装箱作业模拟操控台体验区体验吊装集装箱流程。
“这是历史文化街区与天津港集团的一次跨界合作。”“津港印象”负责人张媛说,通过这一网红打卡地,可以全方位展示天津港口与城市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展销远道而来的红酒、水果、生鲜等产品。不久前,从天津港通关的车厘子,次日即抵达“津港印象”,800多箱车厘子很快被抢购一空。“大家不仅图车厘子的新鲜,更图我们这种销售形式的新鲜。”
虽是天津古文化街上的新成员,“津港印象”背后的内涵则更被天津古文化街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鸿鹏所看中。
“天津港与古文化街有着深厚的渊源。”张鸿鹏介绍,天津最早的漕运码头就在离古文化街不远的三岔河口,从而带动了这一街区商贸的发展。如今,有关部门充分挖掘漕运文化与港口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游客在消费之余感受到“河海津韵”,为百年商脉注入新的生命力。
行走在元宵节热闹的古文化街上,记者发现老街上的消费新场景不止于此。
临近中午,祥禾饽饽铺与天后宫的联名店里,不少热门商品即将脱销,店员正忙着补货。今年春节,传承四代的传统宫廷点心品牌祥禾饽饽铺与故宫文化、天津杨柳青画社等联名推出系列新品,加之此前与海河牛奶联名的老酸奶,以及与天津市南开医院合作开发的“八珍糕”等产品,祥禾饽饽铺的销售更加火爆。
“我们还精心打造了门店,给顾客更多消费新体验。”祥禾饽饽铺市场营销总监王延平说,他们打造的现烤烘焙店、咖啡和中式甜点结合店等,将历史文化、潮流、颜值与创新体验集于一身。
![](202502149dddca1cf7604623b09945e160608859_6bbddbb3d25b46fba7fb5f1f43752743.jpg)
在不远处的达仁堂健康生活馆,店长助理张丽正在给顾客介绍新推出的冬春季养生茶饮。
“以前我们主要售卖达仁堂药品,现在进行了升级,打造了更多新场景。”张丽说,顾客可以通过古籍古方和制作技艺展示,沉浸式了解中医药文化,还可以品尝中药养生茶饮、养生咖啡和国风甜品等。
主街长687米的天津古文化街,承载着天津的漕运、码头与民俗等文化,汇聚成引领时代风向的商脉。泥人张等老手艺在这条街上传承,十八街麻花等老字号在这条街上延续,更有许多新业态、新场景在这里寻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
张鸿鹏手里有一组令他和同事们振奋的数据,2024年,古文化街累计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比往年大幅提升。目前,古文化街六成业态为文化类业态,既保留了“古味”,也在延展“新味”。
“消费新场景正在为天津的百年商脉添加新意,成为天津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扇窗口。古文化街-鼓楼区域聚集了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了解津派文化、展现城市风采的最佳之地,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文化和消费场景,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说。
忙碌的元宵节过去,古文化街上的商户们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张媛说,天津港正计划开通从古文化街到东疆湾沙滩景区的专线,让游客能够近距离体验天津港工业旅游项目;张丽的同事们,又将投入到新一轮药食同源的产品研发中,为下一个节日和节令忙碌。
“天津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古文化街只是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的一个观察点。我们感受到了新春的暖意,对未来信心十足。”王延平说。(记者白佳丽、徐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