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21日电(记者白佳丽)“我们街区和许多街道、社区不一样,这里有在居民区里成长起来的网红打卡地,得解决百姓、商户、游客等方方面面的大小事,就像一个基层治理的万花筒。”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涛,常常这样介绍天津有名的西北角。
铃铛阁街道是天津老城厢,因数十种清真特色早点美食成功“出圈”的天津西北角,就坐落在街域内。
过去,西北角是老天津人喜爱的早餐美食集聚地。随着这里的美食在网络上走红,点燃了许多人的味蕾。“红气”带来了人气,也给当地基层干部提出了挑战。
“西北角特色街区坐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内,面对一度高峰时日均10余万人次的客流量,老街区的承载能力和治理压力巨大。”刘涛说。
面对治理难题,以及街区急需提升的营商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缺乏人手和资源的基层干部犯了难。
但很快,刘涛和同事们找到了方法。刘涛说,当时恰逢红桥区委出台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相关文件,明确严格落实街道“吹哨”调度权,并进一步规范了街道“吹哨报到”的机制流程。
“所谓的‘吹哨’,就是基层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通过这一机制调动上级部门、职能单位的资源,来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了接好这波流量,我们决定吹好这只‘哨’。”铃铛阁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华申说。
随着客流激增,西北角及周边环境卫生维护、如厕难、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逐步凸显。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街道顺利与城管、民政、住建等部门配合,通过专业扫保力量等加大了扫保频次和力度,并用25天完成了2个公厕的提升改造。不久后,停车难的问题也顺利得到解决,临近的共享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更好地守好这片烟火气,街道希望进一步提升街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营造安全有序的街区氛围,让居民的幸福指数、商户的经营环境和游客的购物体验同步提升。
“提升资金从哪里来,是首要的问题。”刘华申说,通过“吹哨报到”,街道多次和区级职能部门商讨研究,最终成功探索出以公益慈善基金汇聚资源,反哺街区建设的发展新路径。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西北角红石榴公益慈善基金”和“铃里心愿”社区基金两支基金已经成为街域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吹哨报到”让基层“壮马赋能”,西北角也正在从“走红”驶向“长红”。如今行走在西北角,烟火气依旧蒸腾,美食地图愈发丰富,街区里巨型彩绘、主题展馆、主题邮局等新元素让这里有了更多吸引力。
“通过一系列的‘哨声’,西北角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声声‘哨声’,也贯穿起治理的体系。”刘华申感慨,过去基层作为治理的末梢,往往感觉在“小马拉大车”。通过有效的“吹哨”机制,“末梢”已经成为“枢纽”,可联动协调的资源愈发充分,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切实做强基层治理主阵地、做活基础网格微治理、做优惠企惠民大文章。”天津市红桥区委组织部部长张汝军说。
策划:邵香云
记者:白佳丽
海报制作: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