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
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其城市性质与核心功能定位为,京津冀战略合作功能区,“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区,建设成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海新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依托天津港优势资源,促进滨海新区融入区域发展,建设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强化陆海统筹,增加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依托国际陆桥运输大通道,提升跨境运输能力。依托港口资源,促进滨海新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打造北京最便捷的出海口,加强与雄安新区交通联系。
充分发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发展临空产业和适空产业,全面提升空港辐射能力。引入京滨城际铁路,创新空铁联运模式,提升空铁联运能力。
建设京津冀战略合作功能区
积极融入环首都生态格局建设,推进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北大港重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维护和保育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治理,打造潮白新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等生态廊道,实现与北京市、雄安新区的生态连通。加强沿海生态保护,促进环渤海湾生态修复,提升沿海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完善重点承接平台,推进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积极吸引承接金融资源,依托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轮驱动,落实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为京津冀企业打开出海大门,同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
高标准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统筹轨道“四网融合”,构建全面覆盖、综合高效、多位一体的轨道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区域路网通达、服务融合,畅通城市间便捷联系,促进滨海新区与区域核心城市、重要城镇间的直通互联。
强化津滨双城联动发展
强化津滨双城创新驱动和产业对接,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向津滨廊道聚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津滨“智造新干线”。
共同承担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功能。促进津滨双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海河纽带,形成滨城核心区与津城核心区的连续生态魅力空间,塑造滨水城市客厅。加强与津城核心区旅游资源的协同联动,在旅游开发、线路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改造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打通和完善双城间快速路和主干路通道,提升通道服务水平和能力,保障双城间快速通行。构建津城核心区与滨城核心区间多层级轨道交通体系,通过轨道交通走廊,加强“津城”“滨城”间的重点地区、重要枢纽之间的直联直通。
建设蓝色海湾带
充分发挥天津海岸“离北京最近之海”的重要区位价值,继承和发扬天津海洋文化,丰富提升海岸带地区休闲度假功能,挖掘“亲海、近海、出海、品海”四大旅游主题,创建文旅品牌。
统筹陆海资源,划分特色区段,以国家海洋公园亲海赶海体验段、中新天津生态城海博主题旅游段、东疆国际邮轮度假段、天津港工业旅游体验段及南部自然休闲游憩段为重点,推进蓝色海湾带建设。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临海新城及东疆综保区东海岸为主导,打造滨海旅游体验核,引入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增量旅游项目,构建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与复合休闲功能,形成天津海洋旅游发展重点承载地。完善临海地区绿道系统,打通环海绿道。(记者 李文博 吴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