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03/28 11:47:54来源: 新华网

老字号·新风貌:蓝黑墨水“诞生地”,“浓墨重彩”再突围

2025-03-28 11:47:54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海报设计: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3月27日电(记者刘惟真)书信时代,往来传送的信件、笔尖流淌的文字总是承载着人们的牵挂与思念。随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亲友间有了更多便捷的联络手段,但展纸研墨、记录五彩斑斓的生活遐思,对不少人来说仍是一件美好的事。

  始创于1935年的鸵鸟老工坊是中国“蓝黑墨水”的诞生地,物美价廉的鸵鸟墨水也曾是人们书桌上的“常客”。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传统书写需求的大幅下降,这家中华老字号也一度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2017年,转机在一次跨界尝试中不期而至。第十三届全运会召开期间,天津召集多家老字号品牌,在全运村建起了一家品牌形象店。

  “我们反复琢磨,希望推出一些适合运动员、教练员的产品,带到店里展示。”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说,当时广受追捧的“秘密花园”填色画,给企业带来了启发。“我们立即以彩墨文创产品为方向着手研发,希望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全运会期间,鸵鸟墨水将一整套彩墨套装与涂色书摆上了架,还专门开辟出了“解压画吧”。“本以为相对‘小众’,没想到画吧人气很旺,有的年轻运动员在店里一画就是一下午。”黄强说,这次尝试让大家意识到,“老鸵鸟”在彩墨文创领域大有可为。

  自此起,鸵鸟墨水正式将研制彩色墨水、文创产品作为创新方向,开启了品牌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近年来,企业推出了蕉红、凌霄、库金、齐紫等一批“中华传统色”,展现了“中式美学”的丰富内涵与多元观念。

在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研发部,工作人员试验墨水新配方并进行墨色对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将“立春”墨色命名为“碧山”,取自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勾勒出春日山林遍染青绿的勃勃生机;将“白露”墨色命名为“江溪”,取自杜甫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使人仿佛置身于骑马出园、乘舟入溪的惬意秋景之中……此前上市的“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以诗句为引、取节气之色,笔端尽显中华文化的浪漫。

  “我们以四季为轴、节气为线,希望用‘新技术’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感’。”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宝珠说,整个研发团队通过大量色层分析和原料匹配,融合墨水、国画颜料、西洋水彩三方优势,力求呈现最佳的视觉层析效果,实现“意象与色彩的融合”。

  如今,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赋能产品发展,成了鸵鸟墨水“历久弥新”的法宝。“将产品创新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机融合,能够春风化雨式地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节气知识等传递给年轻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文英说。

  黄强说,鸵鸟墨水的上千种色彩中,都蕴含着独属于中国的记忆与故事。“我们希望用颜色描绘历史脉络,带大家感受中华河山之美。”

  在重新受到国内年轻人追捧的同时,老字号也随着中华文化与美学影响力的增强逐步走向海外。在天津多部门的支持下,鸵鸟墨水持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目前已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海外商标,出口业务占到企业业务总量的20%左右。

  去年,鸵鸟墨水首次参加亚洲知名的文具盛会——东京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ISOT),一经亮相就备受瞩目。得益于当地受众对手账制作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鸵鸟彩色墨水迅速打开了市场。

  这次“走出去”的成功经历给企业带来了更大信心。在天津市商务局、天津市贸促会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与补贴支持下,企业积极“扬帆出海”,通过参加国际性展会等方式,向更多国家讲述墨水里的中国文化故事。

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景。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不久前我到印度尼西亚参展,亲身感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情。打动他们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更是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黄强感慨道。

  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文娟表示,近两年来,鸵鸟墨水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速保持在15%至20%。2024年,企业整体营收规模增长12%左右。

  “最初以‘鸵鸟’为企业研制的墨水命名,就是因为它不仅寓意着牢固持久、质量稳定,更具备不惧环境艰苦、不畏长途跋涉、具有强大耐力的品质。”任文娟说,虽然老字号转型不易,但顽强不息的“鸵鸟墨水”仍将披荆斩棘、振翅腾飞。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