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03/28 11:47:12来源: 天津日报

暖“新”服务 提升归属感认同感

2025-03-28 11:47:12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群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五方面30条举措。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若干措施》相关内容。

  新市民是指在我市城镇常住,未获得我市户籍或获得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工作就业、住房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旺盛的需求与期盼,对我市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人社、住建等部门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提出30条政策举措,致力于服务好解决好新市民各类诉求,改善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把城市打造得更加宜居,提升新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

  据了解,在《若干措施》起草过程中,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切实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呈现出三方面特点。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体现针对性。通过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广大新市民的所需所盼主要集中在更好的就业增收机会、更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更丰富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更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为此,《若干措施》提出多项针对性政策举措。例如:就业方面,注重扩大就业岗位,加强建设就业驿站,提供更便捷精准的就业机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等;住房方面,注重盘活存量资源,扩大保障性租赁房源筹集,有无本市户籍均可在相应条件下申请入住;公共服务方面,注重区域之间各类教育、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强化综合施策,体现系统性。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就业、住房、落户、教育、医疗等暖民心、促民生的政策文件,《若干措施》在这些政策基础上,着眼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注重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对照国家及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力求放大政策效应,成为新市民来津留津的“明白书”。

  三是注重学习借鉴,体现创新性。我市充分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同时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取长补短。例如:在就业方面,推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向中小企业延伸,鼓励更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在住房方面,针对新市民不同租赁需求,提供精准供应,形成“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若干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30条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为突出就业优先,解决新市民入职问题。《若干措施》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强化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完善保障制度7条措施。

  第二部分为坚持租购并举,解决新市民入住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对新市民住房支持1条措施。

  第三部分为优化公共服务,解决新市民落户、入学等问题。《若干措施》提出优化积分落户服务、完善人才引进服务、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新市民子女入学、加快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同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健全“老有所养”服务、优化“幼有所育”服务、丰富文化生活、推进全民健身10条措施。

  第四部分为强化城市治理,提升新市民生活品质。《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优化基层治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7条措施。

  第五部分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对新市民吸引力。《若干措施》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打造天津文化品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城市热度全方位提升行动5条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将建立跟踪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同时,积极吸收采纳社会公众的问题建议,动态优化具体工作举措。发改部门聚焦强化统筹协调,跟踪工作进展,适时开展政策效果评估;人社部门聚焦强化就业支持,大力挖掘就业岗位,做好公共就业服务;住建部门聚焦强化盘活资产,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卫健、教育、民政部门聚焦强化资源均衡,让新市民能够就好医、子女能够上好学、父母能够养好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他部门也将积极务实,共同为新市民安居乐业献计出力。(记者 陈璠)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