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7月2日电(记者张宇琪、宋瑞、刘惟真)再一次来到中国后,来自阿塞拜疆的法里兹·阿里延感叹于中国道路上快速增加的新能源车辆,同时他内心又充满期望,因为在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支持下,阿塞拜疆传统的燃气公交车正在被逐步替代升级。
7月1日至2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高官会议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二次会议在天津举行,来自多个上合国家交通部门的人士就可持续交通运输发展发表观点,并致力于达成新的合作。
作为上合对话伙伴国的阿塞拜疆数字发展和交通部运输政策司司长法里兹·阿里延表示,该国建设了搭载中国技术的轻轨系统,并将绿色理念延伸至铁路领域。他说:“这些技术将帮助我们构建更环保、更智慧的交通体系。”
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阿塞拜疆。巴基斯坦交通部官员沙巴兹·拉蒂夫·米尔扎表示:“我们需要走得更远。不仅在交通领域整合智能交通系统,也要在铁路、海运领域应用绿色技术。”
据统计,交通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是排在工业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未来,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绿色可持续的交通互联互通合作前景广阔。
法里兹·阿里延认为,中国在可持续交通领域的成就斐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更有大量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创新方案可以引进到阿塞拜疆的可持续交通运输发展体系中。
面对即将到来的联合国可持续交通运输十年(2026-2035年),与会人士还就《全球可持续交通运输发展与合作框架协定》草案(框架协定草案)、《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全球可持续交通(GST)最佳实践倡议”进行了商讨。
与会嘉宾表示,各方应携起手来,进一步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不断强化交流合作,促进全球互联互通,让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积极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人民交往“软联通”,全力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人员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层峦叠嶂的亚美尼亚,“南北交通走廊”项目正在挑战工程极限,这条纵贯国境的战略通道需穿越复杂山地,北起格鲁吉亚边境,南抵伊朗边界。
“中国企业将承建该公路网关键路段,计划3至5年内完工。”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兼领事米萨克·巴拉扬在会场介绍说,“尽管亚美尼亚山地地形带来建设挑战,但中国企业正是破解复杂地貌工程的佼佼者。”
串联起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方面的益处。沙巴兹·拉蒂夫·米尔扎说,中巴经济走廊将提升并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地区提供更多的人文交流,提升区域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阿塞拜疆地处国际运输走廊交汇点,既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也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参与国。“便利的交通极大提升了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促进了中欧货物运输。”法里兹·阿里延介绍说。
“我们承接了多列来自西安、成都、青海等中国城市的中欧班列。正是这高效的运输机制,持续推动着阿塞拜疆贸易通道的升级扩容。”法里兹·阿里延介绍说。
得益于日益便捷的交通体系,上合国家之间的人文纽带同步深化。“巴基斯坦的旅游文化也在改善。”沙巴兹·拉蒂夫·米尔扎说,“巴基斯坦的多个城市与中国城市之间有非常频繁的航班安排。”
米萨克·巴拉扬则说,亚美尼亚驻华使馆正推进与天津博物馆的文化合作,并计划在北京举办亚美尼亚历史建筑主题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