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年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民族危殆。天津海河畔,一场教育救国梦生根发芽:“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获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就此诞生。

初创时期,北洋大学堂按学门分科进行教学的方式,首次将现代知识纳入中国大学的教学体系中,分设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四个学门,用现代大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培养强国急需的人才。

1899年,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头班18名学生毕业,成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大学本科生。1900年,法科优等生王宠惠获颁“钦字第一号考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

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更以一系列“第一”,引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求索中华图强之路。百卅载,这里镌刻着无数撑起华夏苍穹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师昌绪,这里培养出30余万名毕业生,扎根于中国大地。

基石之上,铺就新途。从未来到未来,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矢志创新中推动教育发展。这里为大国智造育先锋,为卓越工程育人才,为即将到来的时代储备人才,为更辽阔的未来孕育开创者。

百卅天大,风华正茂!新的征程,未来可期!
画面来源: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
记者:李帅、刘润芝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