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频道 | 天津政务 | 今日要闻 | 经济新闻 | 社会新闻 | 体育新闻 | 天津图片
 


臧天朔:亲情映乐坛


  父亲:音乐领路人

  臧天朔的父亲叫臧蕴贤,是北京化工厂实验室的仪表工人,酷爱音乐,歌唱得非常好。

  别看臧天朔长得圆滚滚的,大头大耳,手脚宽大,没有一点搞艺术的样子,但臧蕴贤还是把自己对音乐的酷爱一厢情愿地加在了臧天朔身上。

  那时臧家很贫困,但臧蕴贤还是和妻子商量,从岳母家借了500元钱,给臧天朔买了一架钢琴,可怜的小天朔不到4岁就被父亲抱上琴凳,叉开宽厚如小熊掌一样的手敲打琴键,钢琴发出并不悦耳的琴音。

  6岁时,父母开始给他请老师,让他正式学琴了。学琴费很昂贵,臧天朔每月4节课,每节课学费10元,每月,光他的学琴费就花掉父母近半个月的工资,还有过年、过节给老师送礼。

  为了培养臧天朔对音乐的热爱,父亲经常领臧天朔去音乐厅听音乐,但买不起票的父亲只能买一张票让臧天朔进去听,他在音乐厅外面守候着,一直到音乐会结束。然后,父子俩一起回家。父亲是个音乐迷,一路上,听着臧天朔对音乐的复述,父亲如痴如醉,手舞足蹈。父母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看似没有音乐细胞的臧天朔终于对音乐敏感起来,热爱起来,他常常守着收音机听着从那里流淌出的美妙音乐,如醉如狂。

  臧天朔的第一个创作是在北京垂杨柳一小。那时,他还是个小学生,学校的体育教师编了一套体操,让他给编音乐,他说行,就给编了,那个音乐伴奏和那套体操,垂杨柳一小用了许多年。

  父母对臧天朔最大的愿望是他能考上音乐学院,但臧天朔什么都没考上,高中毕业后,就在家待业了。但父亲没让他闲着,领着他穿梭于北京市大小文化宫、文化馆,给各种演出、各种比赛伴奏,正是这些频繁的演出,使臧天朔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对音乐有了激情。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去中央乐团看演出,看见乐队每人穿一身黑西服,显得那么高雅,他肃然起敬,对音乐殿堂充满了神往。

  70年代末期,港台流行音乐进来了,臧天朔听到了邓丽君的歌,他觉得新鲜,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邓丽君的歌里也有钢琴伴奏,但那里的钢琴和臧天朔以往的钢琴不一样,臧天朔着迷般听邓丽君,感悟邓丽君,还有一部罗马尼亚的音乐史诗电影片———《齐卜里安·波龙贝斯库》,臧天朔也听得着迷。国门打开,涌进全新的音乐使臧天朔对音乐有了全新的感觉,他的摇滚风格渐渐形成了。那时,北京有一帮拉大提琴、小提琴、玩吉它、贝斯的前卫青年音乐人,大家凑在一起,终于按捺不住,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摇滚乐队———不倒翁乐队。很快,不倒翁乐队就以它的大胆和另类,红遍了大江南北。这让他的父亲非常欣慰。

  禀承了妈妈的要强

  如果说父亲是臧天朔成为摇滚天王的领路人的话,母亲则以她的执着和深情为臧天朔的音乐注入凝重和撼动人心的激情。

  臧天朔的母亲叫张继诚,满族人,小时生长在北京市的教会中,是听着唱诗班的歌声长大的。母亲对人对事执著、赤诚。当她和父亲一起确定了要把臧天朔培养成音乐人后,就以她的执著加入到培养臧天朔的行动中。臧天朔还记得,4岁时,他刚学琴,父亲教他弹奏汤普森的钢琴曲,母亲就坐在一旁,用手拍打大腿给他打拍子,把大腿拍得一片片发紫而全然没有知觉。

  母亲事事要强,当父亲领着他到处学琴、演奏、听音乐会时,母亲则全力以赴在单位里工作。也许是臧天朔血管里流的是母亲的血液的缘故吧,臧天朔演唱的拼命劲,那种对音乐的执著非常酷似母亲。臧天朔的歌声,虽然前卫、摇滚,但却荡着撼动人心的激情。

  姥姥老姨亲情相伴

  姥姥是大家闺秀,祖辈都是行医的,姥姥的老家在沈阳的小河沿一带,后来进了北京,住在西四缸瓦市附近,开有自己家的小医院。臧天朔家住永安东里19栋楼,姥姥家住14栋楼。由于两家挨得近,更由于母亲没日没夜的忙,臧天朔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他淘气、调皮,给姥姥的生活添了很多麻烦。

  姥姥虽然不懂音乐,但却关心、支持臧天朔搞音乐。4岁时,父亲给臧天朔买钢琴,那钱,就是姥姥瞒着不愿让臧天朔学琴的姥爷借给父亲的。臧天朔出第一盘磁带时,曾赠送给姥姥一盘,让姥姥听。那时,姥姥已经很老了,像个小孩一样,她不相信自己的外孙会出磁带,一边听、一边不断地问:“这是你在唱吗?”说不上姥姥是不是喜欢他的歌,反正,姥姥知道是他唱的,就喜欢了。

  成名以后,臧天朔常常隔一段时间就去看姥姥,但姥姥年龄太大了,神智有些不清。每次臧天朔去,姥姥都拉着他的手,微张着嘴,没有多少话说,臧天朔非常想让姥姥知道他的成功,让姥姥高兴,但姥姥神智不清,不知道她的外孙已经很有成就了,这让臧天朔很忧伤。1990年冬天,姥姥在雪地里摔了一跤,摔断了腿骨,就再也没起来,卧床3年就辞世了。

  对臧天朔来说,老姨身上牵绕着类似母亲的情愫。整个童年和少年,老姨牵着他的手,领他玩,做饭给他吃,臧天朔长大了,老姨又成了他忠实的观众。在北京,每次臧天朔赶场子,在大热的夏天里,老姨都会熬好大米绿豆粥,用壶装上,骑着自行车给他送来,看着他吃,用毛巾给他擦汗,给他揉捏敲打肩头和后背。

  老姨非常疼他,虽然臧天朔的演出只要有可能就每场必看,但她舍不得跟臧天朔要一张票。有一次,朝阳区委办了一个国际博览会,臧天朔在那里演出,台子搭得很简陋,就用大铁栏杆拉着,臧天朔在栏杆里边唱,老姨就在外面人群里挤着看。

  培养弟弟妹妹

  臧天朔对老姨家的弟弟非常亲,就像自己亲弟弟一样。臧天朔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老姨家小弟弟小时候的样子,夜幕降临了,偌大一个空军大院里,除了兵和看门的外,就住老姨一家,由于孤单和寂寞,老姨家的小弟弟眼睛总是怯怯的,不爱说话。一直到现在,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的小弟弟仍不爱说话。

  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组建了不倒翁乐队后,臧天朔就很少在家里住,没有对妹妹臧天雪尽到一个做哥哥的责任,妹妹是在缺少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的,这让臧天朔一想起来就很内疚。由于母亲是英语教师,从小给妹妹打了很好的英文基础,2001年初,臧天朔把妹妹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语言。

  臧天朔有一个亲妹妹,老姨家一个弟弟,老舅家一个妹妹,他们之间一个比一个小5岁。臧天朔决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弟弟、妹妹们都成才,都掌握一个对他们一生都很重要的,很实际的技能。臧天朔说:这是一个培养生存能力的工程,他妹妹臧天雪是第一个,是工程的开始。

 

来源:《今日家庭报》

 

 

 
  天津频道出行指南津城美食平安药箱旅游景点娱乐在线扮靓家居百姓百货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