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首页 | 天津频道 | 天津政务 | 今日要闻 | 经济新闻 | 社会新闻 | 体育新闻 | 天津图片 |
冯远征:“施暴”的男人也温和 正上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像一阵旋风掠过春日的京城。冯远征把那个施暴的男人演得如此真实,让你情不自禁地对他有些恐怖,也便不由自主地为他的“妻子”梅湘南而担忧。这实际是一部展示女人在婚姻中命运的女性剧,因为生活中有不少女人都在受着丈夫不同程度的控制——即便不是肉体的施暴,也是精神的施暴。
他让梅婷感到真正的恐惧 虽然在人艺小剧场见到的冯远征是如此的温和、斯文,而且他们夫妻的关系堪称当代的典范,但当我注视着他时,我仍然觉得只有他最适合演安嘉和,只有他才能把握那类施暴男人的精华——真的,越是看起来通情达理的秀气男人发起脾气来才越可怕。梅婷表演的成功,是因为她不只是在表演,而是对演丈夫的冯远征感到真正的恐惧——这使她真的在哭,在害怕,而不是挤出来的眼泪。这正是冯征远远高于其他那些“腕儿”们的功底。 冯远征说,他不是暴力者,他痛恨这种人,他只是热爱这个角色而已。剧中一共有六次打梅婷的设计,都是靠技术处理来遮掩。只有一次打得时候,他不小心真的碰到了梅婷,这让冯远征特别内疚,再三道歉,不知道跟梅婷说了多少个对不起。害得梅婷也不得不再三跟他说:“没关系,远征,真得没关系,你别有心理负担啊。”但无论怎么说,冯远征还是有了心理负担,再打的时候他就特别注意了。 演之前他看过许多案例,有的家庭暴力比剧中设计得更残酷。他有一个熟人就是如此,不只是单纯地打人,而且要控制对方的一切,当那个男人的妻子整天都提心吊胆,甚至手机一响就哆嗦,因为不知道打手机的对方是男的还是女的,若是男的那便大祸临头了。可是那熟人表面上看起来可好了,像剧中的安嘉和一样,你想象不到他的另一面。 这个角色让冯远征有一种使命感。他开始关注家庭暴力,在网上聊天探讨这个问题时,冯远征认为女人不应该忍气吞声,要勇敢地面对它,解决的办法是选择离婚。他说很多受害的女人也想逃离摆脱,比方说,有的监狱女犯人就一直在受着家庭暴力的伤害,到了实在忍无可忍时就动手杀死了丈夫,因为她面前只有看不到头的黑暗,她不知道向谁求救……因此,只有政府大力宣传,对施暴者采取严厉的措施,才能惊醒人们的关注,让受害人勇敢地站出来。 他说,现在连小孩都人手一册《儿童权利公约》,为什么女人挨丈夫的打倒成了家丑不可外扬。 因为长相差而不被人看好 1984年,冯远征去报考电影学院时,因貌不出众而没有考上。电影学院需要的男演员必须长得漂亮长得帅才行,否则,门都别想进。 虽然没有考上,但在那次考试中他却幸运地被女导演张远新看中,她当时正在拍《青春记》,让冯远征去扮演一个角色。有了这点儿资历,1985年,冯远征便考上了人民艺术剧院的学员班。人艺的演员都不漂亮,人艺的观点也正好与电影学院的相反:不注重长相,只要你会演戏,有特点就行。否则长得一朵花似的也白搭。而冯远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点”,他的长相极其普通、极其百姓化、有点儿细致、有点儿小家子气。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特点铸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所以,他把描写“片警”的电视剧《针眼警官》演得那么有亲合力,一改浓眉大眼硬汉般的警察形象,而是在琐碎平常中透着亲切,比真的还像真的。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 在《离婚启示录》短短的一场戏《爱就是错》中,冯远征把一个有外遇的男人的矛盾的心态演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善良又有点儿软弱的男人,在京城闯世界的时候,寂寞中邂逅一个开饭馆的女人,他们相爱而且同居了。但当他的贤惠妻子带着他的老父亲来北京看病时,良心的发现又让他感到不安,他想了断同第三者的关系……但妻子发现真相后气愤地同他离了婚。在受到家人的指责和失去贤惠的娇妻后,他因苦闷而醉生梦死、自暴自弃,如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因为一个软弱的男人背不起“陈世美”的恶名,他便把所有的失落和怒火都转嫁到那个爱他、愿意为他付出所有、并已同他结婚的第三者身上。害得第三者得到他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 真的,这个形象如果换别人去演,可能不像冯远征那样透入骨髓,那样有深刻的力度,那样经典而又有普遍意义。如果你把那些“腕级”的男演员演外遇男人的片子放在一起比较,你就能看出深浅高低了。 这也许是他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的深造,垫下的扎实基础。1988年,他是在人艺学习时被德国教授相中,因而极力劝他去德国留学,学习表演。本来该学五年,但是冯远征不想在德国找饭碗,所以学了两年便回国了。 邂逅丹妮,意外的缘分 也许正是不那么英俊的特点,让冯远征有了机遇。1991年电视剧《豺狼入室》的摄制组找到冯远征,让他演一个带点儿智商型犯罪的坏人。这部戏的女主角就是丹妮。他们一起拍片合作了两三个月,虽然彼此的印象都不错,但是并没有一见钟情地擦出火花,只是普通的朋友而已。拍完片就各奔东西了,梁丹妮回了广州电视台,而冯远征又返回了北京人艺。 但显然,丹妮对冯远征的印象不错,至少觉得他是单纯的靠得住的人。所以到1992年,将在海南拍电视剧《冯白驹将军》时,丹妮就把冯远征介绍过去了。剧组是临时凑的演员,彼此都不熟悉,又因为是演将军的戏,去的男演员居多,让丹妮觉得有点儿紧张,那些大男人没事就好串门瞎侃,丹妮又不能不理人家。所以,她随时随地都把冯远征拉上当“灯泡”,以打消那些男人的非分之想。 冯远征难以适应海南炎热的气候和水土,竟浑身长满了水痘,只好住院治疗。怕传染谁也不肯到医院去看他。只有丹妮为他焦虑,天天往医院跑,照顾他为他擦洗。丹妮当时那样做完全是出自一个女人的善良,她把冯远征当成了一个小孩,一个弟弟,既然是她把他介绍来到举目无亲的海南来拍戏,那么,她理应去帮助他。 但是,危难中的冯远征却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觉得丹妮是他所遇到的最善良最可爱最美丽的女人,是值得他去爱去托付一生的女人。在去德国之前,冯远征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初恋,由于那次失恋的打击,他曾经发誓35岁以前不结婚。但是遇到丹妮后他改变了主意,他觉得这是他的机遇,他一定要抓住!哪怕是苦苦地等待也再所不惜。 而那时丹妮正在办离婚,同时又要拍戏又要照顾冯远征,这几乎让她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她根本无暇顾及到感情上的事,更何况她从没有想到要去找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 一个月后,冯远征出院了,正巧丹妮的婚也离完了。 一天吃完晚饭后,冯远征约丹妮到海边散步,丹妮似乎预感到什么,便沉默不语,不像往常那样轻松地有说有笑。弄得冯远征也一下子紧张起来,不知道怎么表达合适。就那样不停地走着走着,眼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去,冯远征急了,终于停住了脚步,鼓足勇气拉着丹妮的手,喃喃地说:“我要娶你,丹妮,做我的妻子吧……”丹妮望着他既震惊又感动,但是她真的连想都不能想要嫁给冯远征,她怎么可能找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这样的婚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她镇静地笑着说:“远征,打消这个念头吧,咱们不合适,还是做朋友相处更好。” 那些日子,大家看冯远征总跟着丹妮,也看出他们的意思,便悄悄地劝他说,算了,不要一时冲动,说不定过两年就后悔。 戏拍完了,他们又一南一北地各奔东西了。只是时不时地保持电话和通信联系。彼此都很关心对方。冯远征依旧热情不减,但丹妮还是坚决地拒绝着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他暂时感情上的寄托,慢慢地他就会冷下去的,时间能改变一切。 1993年10月,丹妮再次来到北京时,冯远征又再次地提出来。看着他这两年这么执著地不改初衷,丹妮被深深地打动了,现代社会哪还会找到这样的爱情!或许这是命中注定,他们真的有缘。那就听从命运的安排吧。 那一天,在一家西餐厅融融的灯光下,丹妮直视着他的眼睛,终于对他说:“那你一定要考虑好,我不仅比你大,而且还是离过婚的。如果有一天你改变了……我可是不能再受到伤害了,我绝对再也经受不了打击。”冯远征诚恳地说:“我等着你,可以一辈子等你,等到你什么时候愿意结婚了再说。”丹妮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回去就开证明吧。” 婚姻是一只瓷瓶 1993年11月20日,心想事成的冯远征终于和丹妮迈进了婚姻的殿堂。在欣喜之余,冯远征想的是怎么保护好自己来之不易的婚姻,恋爱时朝思暮想的狂热激情,转变为现实夫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怎么才能让婚姻经历住岁月和琐事的磨砺而不改初衷呢? 他感到作为一个中国男人的那种对妻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他觉得自己只有像对待一个瓷瓶一样细心地呵护,才能让他们的婚姻常久常新。于是他们制定了约法三章,制定了家务活的分工。而且保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双方都不能把“离婚”挂在口头上要挟对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到“从一而终”,遵守着自己决不能再让丹妮受到伤害的诺言。 至今他们一起已经过了整整九年,当初好多人都不看好他们的婚姻,说:“你们会后悔的。”但是他们至今还没有后悔。 婚后,由于他们都是演员,要常年外出拍戏,一年中常有半年不在一起,为了这生计和事业,开始时他们没要孩子。那会儿他们很穷,没有住房(住在远征父母家里),没有车,甚至银行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连一碗方便面都是两个人合着吃,但是他们依然觉得非常幸福。 1994年,丹妮决定在拍完那部电视剧以后,就再也不接戏了,既然他们如此相爱,那她就要为远征生一个孩子。冯远征当然也很想要孩子,但出于对丹妮的爱和为丹妮着想,他还是劝阻了丹妮,他怕因此影响丹妮的演员生涯。他们彼此就是对方的孩子,每次逛商店时,远征总要为丹妮买许多动物造型的绒毛玩具,甚至丹妮的背包上也挂着一个在吃肯德基时买下的一个蓝色的小鸭子。 直到三年之后,1997年,丹妮才由广州调到了北京人艺。1998年单位才分给他们一套小小的两居室。对丹妮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在人艺他们一起合作了三部话剧《古玩》、《官兵拿贼》、《日出》;有点儿遗憾的是,在电视剧《曹雪芹》中,远征演的是皇帝,而她演的是民女,虽然同是一部戏,但地位的悬殊使她没有可能见到皇上。他们真的是愿意天天在一起。 除了演戏之外,他们最大的爱好是健身,只要是没有演出的日子,他们几乎天天都到健身房里去运动,一呆就是半天。两个人既为了健康又是为了保持体型。冯远征还特别爱游泳和开车。 开始他们初到健身房时也觉得很累,真是当成了负担,但是锻炼一阵后,感觉就轻松多了,而且健身不但增强了体质,心情也特别好。后来排戏就是再紧张,他们也不觉得累。 他们还经常一起上街购物,读书听音乐,与朋友聊天……大家都习惯他们出双入对,如果哪次丹妮到场而冯远征没去,大家就会问:“远征怎么没有来?”渐渐地,冯远征的女朋友也都成了丹妮的好朋友。 他们是各花各的钱,但钱又是共同的,真要买什么东西时也征求对方的意见,也常用自己的卡也给对方买东西。冯远征若挣了一笔钱会在丹妮的户头上存上一半,反过来丹妮也是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冯远征觉得夫妻有时需要分开,距离产生美,应该给对方一种独立性。他们分开时反而会彼此惦记,而不会有“我可逃开了”那种感觉。 最初他们买手机也是为了分开时通话方便。到现在为止,只要他们不在一起,就会天天通电话,一聊就聊上半个小时。虽然不是说什么情话,但也绝不是应付式的那种:“哎,怎么样?挺好吧,没有什么事吧。”而是互相交流,谈自己正在干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一年中有三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各自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冯远征认为婚姻不能放任自流,如果你不把她当一回事,只看成是我的老婆,那肯定要出问题。所以他一直在细心地经营,经营一种浪漫的感觉,经营一种永远的初恋。一旦不拍戏的日子,他们便呆在家里相守在一起,睡睡懒觉,做点儿好吃的。丹妮说,虽然买衣服时远征的审美眼光不行,但是远征会买化妆品,他很留心,一看到别的女演员使用什么好的化妆品,他立刻就给丹妮买来。 当然,也有争吵的时候,比方,有一次,冯远征突然发现,自己最心爱的一个从德国带来的皮包,被塞到了阳台上,落满了土还长了绿毛,他顿时很生气地质问丹妮,说:“这个皮包是我在德国想了很长时间才买的,当时还挺贵,花了180马克,是我省下的一个月的饭钱。”吵完了,冷静下来之后,冯远征觉得是自己不对,他没有告诉丹妮这个皮包的来历。便马上向丹妮道歉。 丹妮从小在部队长大,吃惯了食堂,不会做饭,但是爱收拾屋子,丹妮粗心不爱填表格,但文章写得很好……所有丹妮不爱干或不愿做的事,便由冯远征来干。他不像别的男人一定要逼着老婆下厨房才行。 至今,他还觉得他与丹妮是天生的一对,不会有比丹妮更适合他的女人。 3月28日,当我在洋桥的麦当劳见到丹妮时,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她的神情举止像舞蹈学校的女学生,那么的轻盈清纯。她缓缓地用诗一般的语言流淌着她对远征的爱,她说:“对于我来说,远征便是我的天空、海洋、是我生命中的一切。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为他做一切事情。他不只是我的爱人,还是我的亲人,是我的父亲、兄长、弟弟、孩子,还是我的情人。他是我生活中可以依靠的不可缺少的人,我可以任意地在他面前撒娇或耍赖,同样对于他来说,我也是他的一切……
来源:婚姻与家庭
|
||
天津频道|出行指南|津城美食|平安药箱|旅游景点|娱乐在线|扮靓家居|百姓百货 |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网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