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4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 张巧玲 ) 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近两年来天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咨询"代际婚姻"的老人逐渐增多,接待人员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如今,追求浪漫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敢于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
据天津市老龄委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杜新科介绍,所谓"代际婚姻"就是一方为老年人,一方为准老人或中青年人。双方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在20岁以上。选择"代际婚姻"的老年人大多经济条件较好,他们走上"代际婚姻"结合之路,多是由于丧偶,离婚老年群体中,年龄段性比例失调,寻求同龄人再婚难度较大。
82岁的离休教师刘健平,有六个女儿都已婚单独生活。老伴病故后,给独立生活的他带来不便。老人经济条件好,有双气带产权大独单元住房一套,每月有1500多元退休金。女儿们工作繁忙,无时间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感到生活越来越孤独。在征得女儿们的同意后,他决定觅一新老伴照料晚年生活。他多方托人介绍,可几年下来仍是孤家寡人。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65岁以上的女性想求偶的太少了。老人经一朋友介绍,结识了年龄55岁,比自己大女儿和二女儿数岁还小的丧偶女性张庭。张庭无正式工作,有一女儿已婚,求偶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房屋置换,为还前夫治病所欠下的债务,晚年寻求生活依靠。男方有经济优势,女方有年龄优势,双方一拍即合。为使婚姻稳定,婚前双方还作出遗赠扶养协议见证。男方独单住房产权变更为女方名下,解除了女方的后顾之忧,使女方衣食无忧,既尽妻子之情,又尽赡养之义,夫妻生活其乐融融。
天津市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某,73岁,老伴在1998年因车祸去世,两个女儿都已婚单独生活。老伴去世后,不谙做饭洗衣,王某生活顿时陷入窘境。一急之下老人中风不能自理,给两个女儿带来更大的困难。邻居刘女士看到王的困境,常来帮助照料逐渐产生感情。刘女士43岁,天津开发区某服装厂设计师,收入每月2000多元,有自己住房和私人汽车,因前夫第三者介入婚姻失败离异。再婚目的为心理安全及安定。两个女儿为老人举办婚礼。没想到年龄相差30岁两个人成为了生活伴侣,夫妻相互照料老人身体很快康复,夫妻生活美满。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老年婚姻研究专家郝麦收教授告诉记者,一项调查显示,丧偶男性老人再婚需求高达77.8%,而女性只占22.2%;50岁左右的女性有求偶愿望的多,而60岁左右的男性有再婚需求的少;70岁左右的男性有再婚愿望的多,而60岁左右的女性有再婚需求的少。男女比例的失调,使许多男性老人求偶愿望难以实现。而"代际婚姻"的出现,则为老年人再婚拓宽了领域。据一些"代际婚姻"老人讲,为了能找到老伴,要摒弃传统观念,再婚不要问年龄,要问满意度和幸福度。老年再婚的生活价值应大于年龄和感情价值。
郝麦收认为,"代际婚姻"作为老年婚姻的一种模式,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代际婚姻"往往具有双重责任,既有妻子对丈夫的责任,又有年轻的妻子对年老的丈夫尽"赡养"的责任。而两者的结合需要丈夫在物质上予以补偿,这是双方生存利益下的一种等价交换。老年求偶冲破年龄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打开老年人再婚难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