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出席“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领导和嘉宾陆续入场。
[ 2017-09-22 09:02:23 ]
出席“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领导和嘉宾陆续入场。
[ 2017-09-22 09:02:23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来自数字文化相关行业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华网刘子华,很荣幸能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工作。刚才候场期间,我们观看的是“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巡礼”宣传片,直观了解了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感受数字文化从业者所取得的成绩。我注意到很多嘉宾观看宣传片的时候非常认真,生怕错过每一个镜头。我感觉这个宣传片非常好,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数字文化行业走过的路,取得的成绩,也让我们对自己所奋斗的事业保持一颗火热的进取心。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个掌好不好,为自己的努力鼓掌。
[ 2017-09-22 09:16:52 ]
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现场。欢迎您莅临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跨界、协同。突显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成果,以世界思维和前瞻眼光打造一场数字文化产业盛会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
[ 2017-09-22 09:17:37 ]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的大变革。IP化运营的趋势日益显著,体现了数字创意行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创意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的不断渗透,其相关产业的受众群体规模已达2.7亿人,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兴产业。
[ 2017-09-22 09:17:52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京津冀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形成京津冀三地资源共享、文化共兴的新局面,以“创新、跨界、协同”为主题,特举办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论坛特别邀请到数字创意、品牌运营、互联网、产权交易、金融投资等相关产业链条的专业人士,从数字文化创意、数字文化消费、传统艺术与数字文化融合等方面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方向及大众数字文化消费趋势,促进文化产业跨区域、跨领域、跨业态融合发展,提升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2017-09-22 09:18:09 ]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国家文化部产业司企业发展处处长马力、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新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景平、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广局局长宋俊生、吉林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朱红。
[ 2017-09-22 09:25:45 ]
参加今天论坛的还有哈尔滨市文广新局、长春市文广新局、甘南州文广新局、承德市文广新局的领导同志,还有天津市各区县文化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感谢各位领导。我们还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是: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 范周、旷世文化总经理兰博、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陈学会、优酷土豆动漫频道总经理葛仰骞、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韬、北京唱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伟斯、上海河马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艳、北京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黎贯宇、著名漫画家权迎升、思问科技CEO苏震、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负责人徐志强、京东方集团艺云科技有限公司CEO吕继刚、新华网移动互联网事业部互动娱乐总监陈伟全、天津大行道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灏、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清、天津大行道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李响。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
[ 2017-09-22 09:31:42 ]
此外,论坛还邀请到优秀IP内容创造者、文化内容从业者、数字动漫平台运营者、产权交易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产业基金以及各媒体的代表们,欢迎各位的莅临参与。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天津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已经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展会品牌。本次论坛就是第七届展交会同期活动之一。下面,我们有请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景平致辞。
[ 2017-09-22 09:34:33 ]
尊敬的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兄弟省市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金秋时节,在美丽的渤海湖畔,第七届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如期举行。今天,各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媒体代表在这里同期举行“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围绕“创新、跨界、协同”的主题,畅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热点,纵论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联动,令人兴奋,可喜可贺。
首先,我谨代表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在此特别感谢文化部、天津市文广局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嘉宾对天津滨海的支持和厚爱。
滨海新区高端产业、创新要素大规模聚集,重大改革措施先行先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大关,当前,滨海新区正在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等多重发展叠加的机遇,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全面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在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程中,我们始终把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来发展,精心培育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试验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园区,已经成为了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和重要增长点。聚集了一大批国家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品牌项目,初步形成了影视动漫、设计创意、广告会展、数字传媒、互联网应用、文化旅游等主要门类。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是推动产业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部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内涵与核心内容,从发展方向、重点领域、生态体系、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
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正是从实践层面,通过业界高层次沟通对话、增进创新、跨界、协同等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战略的认识,积极寻求发展的新途径,促进京津冀地区数字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我相信,本次论坛会让我们收获新启示,明确新方向。
在此,也特别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第七届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现场参观指导。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017-09-22 09:55:51 ]
感谢郭区长。打造新兴文化业态是滨海新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举措,并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领导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优异的成绩一定是与辛勤的耕耘分不开的。近年来,天津文化产业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健全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四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和以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接下来,有请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致辞。
[ 2017-09-22 09:57:48 ]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新闻媒体的朋友汇聚一堂,共话发展。我代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和付出辛勤努力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方面。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12月,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文化部专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数字化产业发展与国家级新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相衔接,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聚集。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健全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四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和以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内容、动漫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数字内容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先后落户。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地区和新兴文化产业聚集区,形成了“一区多元”文化产业格局,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
作为国家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若干的亮点,天津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重要机遇,在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数字文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坚实的保障。
全国动漫产业交流研讨活动作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已举办了四届,得到的业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为了延续活动影响,提升活动效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升级版“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我相信,在众多文化企业和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字文化产业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极。
最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017-09-22 10:01:17 ]
感谢徐局长。刚刚两位领导的致辞,让我们从多个侧面了解到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情况,成绩振奋人心。事业如何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那首要条件就是行业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发展的大环境。那么,为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在“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我们要发出《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倡议》,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请京津冀企业代表上台,有请:京东方集团艺云科技有限公司CEO吕继刚、北京唱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伟斯、华艺互联CEO王欣雨、中企促发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信、河北冀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霞、河北功夫小宝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彬、天津滨海泰达航母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天津大行道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灏、新华网天津分公司总经理王晔彪。让我们共同发出倡议并有请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新平三位领导上台,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过程略)
[ 2017-09-22 10:02:59 ]
这确实是一份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倡议书,坚持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精神,践行文化自信,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出京津冀声音。感谢各位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作的工作与努力。请三位领导将手放置在屏幕上,点亮屏幕,启动本次论坛!“天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正式启动!随后将进入精彩的专家分享阶段。谢谢大家!
[ 2017-09-22 10:03:41 ]
接下来将要进行论坛的下半场,有请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清女士为我们主持。
[ 2017-09-22 10:07:52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天津神界漫画集团有限公司的邵清,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的本次平台,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此和大家共聚一堂,一起探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跨界融合的主流发展趋势。
近年来,数字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产业产品更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渗透,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亿,更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今天我们邀请来众位数字创意及相关产业链条的专业人士,以创新、跨界、协同为主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首先有请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企业发展处处长马力,为我们就创新、跨界、协同进行主题演讲。
[ 2017-09-22 10:10:49 ]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本次论坛。今天我想就《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个主题跟大家进行交流。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在文化产业领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如何培育新供给、新对立?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字化产业。当前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数字文化产品都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这一点大家深有体会。针对文化产品网上付费渠道的打通,文化数字化产品消费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传统文化产业正在实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文化产业也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文化部今年4月出台了《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数字化产业做了顶层的设计安排,实际上也是对行业发展的进行了指引。通过这个文件的出台,能够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培育形成新动能,有利于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各门类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动数字化产业,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原创能力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提出了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就是四条:第一坚持导向、提升内涵。第二创新驱动,优化供给。第三开放发展,跨界融合。第四政策引导,激发活力。我们的目标是使得我们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供给效率不断提高,消费更加活跃,同时要培育一批数字文化的领军企业和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中小微数字文化企业。在重点领域,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形成导向正确、技术先进、消费活跃、效益良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格局,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具体来说,如何推进数字化产业发展,一是要引导数字化产业发展方向。作为数字产业首先是文化产业,要突出文化内涵,要加强原创能力建设,鼓励全民创意、创作联动新方式,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同时,深化互联网+,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应该说现在的文化产业表现形式多样化。今天其中的一个主题词就是“跨界”,让文化产业内部各个内部跨界,跨界之间存在不同形式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尤其要适应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终端的传播特点。
生产方式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营销、协作化创新、网络化共享等新型商业模式和文化业态,同时要大力推动传统的文化产业的门类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内容方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实施数字化文化发展过程,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依托地方特色开发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结合促进融合创新。
如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数字化是重要的手段,我们要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提高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带动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同时,我们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我们的文化要与工业相融合,与农业相融合,与旅游融合、与商贸流通融合,与信息产业融合,形成放大效应,为传统的实体经济的门类注入文化的含义、也注入文化的类别,也激活传统的行列。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的需求,促进数字化消费。
我们还要着力推进几个重点领域的发展:
第一、推动动漫产品持续升级,尤其要促进动漫产业的全产业链和全年不断地发展。
第二、推动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游戏产业来讲,必须要强调加强游戏内容价值导向管理,建立评价奖惩体系,在游戏产业里面传递正能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戏品牌,改善游戏产品同质化、低俗化的现象,培育国产原创游戏品牌团队和企业。在结构方面,推动应用游戏和功能性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还要推动适合多年龄段参加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家庭主机游戏,协调发展游戏产业各个门类,促进电竞赛事、电竞直播等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要丰富网络文化产业的形式,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特别是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网络直播、网络分享等带有鲜明的中国网络文化原生特点的新型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仅是传播的文化内容,重要的是初步探索出一条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第四、增强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实力。
如何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把产业生态体系的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强化创新驱动,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布局创新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融合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动建设文化内容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
去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充实了文化领域。通过这次的修订,把文化相关的行业门类都放了进去。
今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还要强化创新服务和人才支撑,包括引导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智库建设。推动人才实训和交流,培养兼具文化内涵和创新思维的数字化创新人才。
监管方面要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发挥各方面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是充满生机与未来的行业,很高兴今天能有此机会跟大家分享,谢谢各位!
[ 2017-09-22 11:18:22 ]
感谢马力处长的内容分享。数字文化产业首先是一项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而这个产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与变革,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范周做主题演讲。
[ 2017-09-22 11:36:40 ]
大家好。今天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在数字经济的现阶段发展中,我们感觉比较明显的首先是数字技术创新。这些新的领域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在加速的进步,产业应用的生态持续的完善,不断强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信息产业早期快速扩张,而如今发展逐渐稳定。产业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很多领域融合式发展、渗透式发展,相互之间线上线下的发展非常凸显,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平台化、生态化成为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现在一流企业都在做平台,不会把目光禁锢在某一个产品本身,大量小微企业在产品上下功夫,而平台推动产业组织关系从现行竞争到生态共赢的转变,不论是新兴平台企业还是传统转型企业,在发展当中,都广泛采取开放平台策略,打造生态系统,以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二,数字经济时代下文化产业新动能。
网络经济、数字经济这里面首先要加一个文创。在数字经济+文创当中,除了故宫等这些很多有代表性的产品之外,其他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和形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艺术设计的很多领域,其实也在不断创造新的经济价值,数字技术为艺术设计增添了表现力和表现方式。而这个表现方式在建筑设计上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各种各样的模型现在应用的很成功,包括很多的咨询公司的咨询形式。
第三,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其次是内容创新迸发生机和商机。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步入了内容为王、创意为王的理性发展期。还有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现在好的文创企业、好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企业没有单一搞线上的,也没有单一搞线下的,两个一定是结合的。这两个结合当中,使无数企业借势而起。最后就是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变革。数字基础将引领新一轮的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 2017-09-22 11:50:53 ]
感谢范周教授。一款移动APP唱吧于2012年正式上线。唱吧不仅致力于为音乐爱好者搭建最好的音乐社交平台,而且让每个人能够找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接下来,有请北京唱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伟斯进行《音乐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主题演讲。
[ 2017-09-22 11:51:40 ]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天津的滨海新区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看待整个数字音乐产业,一是载体和介质。随着介质和载体的变化,数字音乐这个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听音乐的介质是CD和磁带,后来被MP3做取代,直到今天,数字音乐客户收听音乐使用比较多的是智能手机。随着智能音箱及周边设备的突飞猛进,未来数字音乐介质还会发生改变,其实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同时更能服务于用户的产品。二是创意和市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难得的,这要依托于数字产业当中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人才。三是产业政策。比如文化走出去的政策等等。四是技术。五是传统服务模式与现代技术的发展产生的碰撞。六是版权。
唱吧是在2012年发布了这一款APP,最开始是一款非常简单的界面和用户的体验,我们完全依靠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推广主要的业务。随着唱吧不断的发展和技术的演进,包括在版权方面的投入,现在的唱吧,它的功能已经比最初的版本丰富了很多。首先就是K歌的应用,既能够做到独唱、合唱、清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同时还可以使用很多的特效。二是平台上涌现出非常多才多艺的“草根”用户,这些用户除了唱的好之外,还想演得好,我们加入了很多滤镜、贴纸等附加功能。当然,完成演唱和录制之后,我们添加了一些社交的因素,用户在演唱以后,把录制完成的作品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个基于熟人和陌生人社交的关系链,我们在社交关系链的基础上做了产品供应商的核心,把线下KTV的模式挪到了线上,在包房里面不管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可以排队点歌演唱,其他人听歌的时候进行互动,这样的要素构成了唱吧APP大体功能的状况。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文化产业服务的模式和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简单把互联网和传统的行业做一个叠加或者说做一个绑定,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数字的技术催生出一个新的业态。我们在“互联网+”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只能说还在扩充当中,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观看PPT)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数字音乐前景和未来一些小小的思考;
首先是“内容为王”。其次是人工智能。其实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只要手里面有用户数据和技术,都想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一些突破和尝试,因为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围绕唱歌、围绕数据链、围绕全产业链,我们不断向上添加一些新的品牌和因素,未来当我们把这个拼图完成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产业链的最终的形态,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与我们一起共同期待。最后,感谢主办方,感谢今天到场各位领导和嘉宾,预祝我们这次的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 2017-09-22 13:15:28 ]
对于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带来的新动能,尤其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一直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主流话题之一,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京东方集团艺云科技有限公司CEO吕继刚先生进行《未来已来:艺术与科技开启新对话》的主题演讲。
[ 2017-09-22 13:20:24 ]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人工智能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哪些技能是机器不可替代的呢?首先是创意和审美以及个性等等。我们可以通过PPT看一下研究数据,在2016年,去美术馆参观的人次超过了3千万,去博物馆的人次超过了1亿,美术馆参观的人数低于博物馆的人数。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用来欣赏的。欣赏需要什么?需要逼真的展示。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呢?那就是数字化复制,完整体现原著的艺术感觉。我们知道艺术大众化是艺术推广的最终目的,艺术大众化需要大量复制艺术品,在这方面,数字化的复制也是一种最高效的方式。
音乐、电影和书籍这三个行业完全被数字化了,我们知道在音乐方面采用的数字化分享非常多,电影方面也催生了非常多著名的网站和公司。
随着历史的进展在不停的变化,最早的壁画没有任何的传播性,看壁画只能到现场去。到后来人类把艺术创作的载体画在陶瓷上,这样传播性好一些,再后来创作纸张上和布上,传播性有了,可复制性比较弱,也需要临摹和复制,效率很低,到了近代出现了印刷的传播方式。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知道艺术未来的传播方式是数字化传播方式来实现。传统的欣赏模式是艺术家创造的,通过线下的实际展览,有一小部分被艺术家收藏,还有一部分通过复制,然后到普通用户家庭。而数字化艺术欣赏模式进行数字化采集之后,直接进入大众家庭,它的呈现方式也是一种完全数字化的,所以说,它可以实现线上的展览和线下的欣赏同步。
在传统艺术传播模式里图象采集经过印刷,出版发行到艺术家里,我们收藏了一些精美的书籍,这种传统的模式跟传统制造业生产分享模式是一样的。数字化传播模式是点对点的,图象采集之后直接进入用户家庭,中间一些环节已经省略掉了,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传播范围快,还有它可以还原原作的细节,更节能环保,不需要大量的纸张。
我们看到现在线上艺术行业,包括各种网站和APP,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这是一个爱好者的圈子,艺术爱好者通过它喜欢到网上搜寻,或者用手机APP搜寻,是一个浏览艺术的概念,不能把艺术真正实现欣赏的本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没有打通最后进入用户欣赏的一公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希望实现大画幅、多细节,看到艺术创造的细节,得到艺术启蒙,知道艺术创造的背景,以及我们随时想要欣赏艺术的体验感。
我们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叫BOE画屏。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硬件也不是单独的软件,是一个智能硬件,可以还原原作的显示终端,加上一个云平台和一个庞大的内容库。艺术作品可以逐渐增加,根据不同的用户喜好,精准推送服务。它的模式就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把数字化采集的作品上传到云端,可以通过PC端上传,也可以通过手机端上传,上传到云端之后,经过大数据分析,分发给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用一个画屏看到全世界经典艺术作品,这样形成点对点的直接传送。
我们看一下BOE画屏数字生态,(观看PPT)画家和机构还有摄影师把作品上传到云端之后,用户通过自己喜好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手机推送到到显示端。用户也可以实现一些精制化服务和数字版权的分享,与艺术家实现分成。
目前我们的艺术作品超过了一万幅,还有几十万幅的作品等待上传。这个产品在云平台方面有非常好的特点,它可以通过手机端浏览内容,然后通过手机端直接推送到绑定的用户端,既实现一对一的绑定,也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绑定。后台官方还能实现每天定时的官方推送,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对今天的艺术内容推送到用户家里,用户可以做艺术启蒙。
此外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览,以前能来展厅看的可能只是一个展览,比较好的展览一个月1万人左右,在我们现在的终端,展览第一时间可能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同时看到,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传播方式。
有一些艺术内容、幼儿艺术教育、艺术高考教育内容也在线上。还有一些功能就是亲情分享的功能,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可以随时推送你喜欢的图片,实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我们希望艺术也是一种共享。每个人的收藏都可以通过数字化采集之后分享给我们的粉丝和朋友,让艺术的传播更高效。
我们这个产品是2016年12月份正式发布,3月份正式上市销售,上市之后获得了3个大奖。我们在半年时间跟各个艺术机构合作做过一些推广,跟故宫和中央美院做了一个展览,用数字化的形式展示传统壁画的创作,开展线上推广。谢谢大家。
[ 2017-09-22 14:22:03 ]
在上午演讲嘉宾里面我们听到在整个数字文化产业里面,来自科技领域、音乐领域的专家分享,其实在整个数字文化产业里面还有相当重要的板块,就是动漫领域。动漫不管从从业者还是内容缔造者来说,我们在全民化、全产业化的探索道路上,走了不止一年的时间。接下来有请中国著名漫画家权迎升先生做《国漫的创新 跨界 协同》的主题演讲。
[ 2017-09-22 14:22:27 ]
大家下午好!我是在1999年的时候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重磅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我在1994年投身到这个行业,至今做了23年。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中国惊奇先生》。
我的作品主要给18—40岁左右的人观看,内容主要反应当下的生活并结合一些神奇的内容进行一些创作的作品。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我在腾讯动漫上发表了这部作品,目前每天点击量超过2000万,每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人,截止到目前依然是排行榜前三名。这部作品应该是第一部国内全部采用数码构图一个故事漫画,之前像四个漫画竖版构图是很常见的,但是数字漫画横版构图是一个创举。
互联网最便捷的阅读方式就是手机,手机只有不断的下滑,才能感觉到阅读的便利,我采取这样的模式进行分镜。这个作品的成功原因结合了技术和阅读习惯的考虑,这也是符合了互联网精神。
《中国惊奇先生》获了很多奖。因为我自己画国画、创作国画作品,也在办自己的画展,我希望水墨艺术和影视、游戏、动画、漫画形成一个联动,目前《中国惊奇先生》在开发真人版网剧和电影,游戏在今年年末正式上线,目前进行游戏内测,留存量达到70%,这个数据游戏公司非常满意,因为它的粉丝非常忠实。动画还有漫画我们都固定要更新的,漫画每周一、三、五更新,我们坚持了四年多,因为一部热门IP的产生,不但需要内容的支持,其实更多需要作者持久创造力。
大家熟悉的像《火影》、《海贼王》这些作品,包括《钢铁侠》这些全部都是超过15年以上的创作才有了今天的效应。《中国惊奇先生》目前连载了4年多,希望还能够坚持下去,只要热度不减的话,IP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早期我们做一些图书作品,已经销往20多个国家。另外,我们也参加很多大赛都获得了很多奖项,对于IP作品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4年,腾讯举办水墨艺术展,《中国惊奇先生》的成功也是借助了腾讯这样一个平台,因为它的用户量确实是很大了。想要自己的IP迅速得到放大的话,还是应该找到合适的平台,这样会对作品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
《禅画小和尚》是我在做《中国惊奇先生》以外的个人创作。因为要开个人水墨画展,所以我无意当中把小和尚做了表情包上传到网上,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突破100万人下载,我感觉新的机遇来了。传统做水墨艺术画展的时候,要请一些策展人、评论家,找一个画廊做展示,但是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发现可以用多媒体、多维度的方式传播艺术品。艺术品不单是可以挂在墙上做展示,也可以制作成互联网产品进行推广并使用它。
7月20日,《中国惊奇先生》手游在北京发布,也是迅速引起了大量粉丝的关注。目前我自己持有差不多超过400本。大概从2000年开始不断积累,我认为现在是一种财富。
为了让IP更好的变现,我在2016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目前,《中国惊奇先生》授权给了上海柠萌影业。谢谢大家!
[ 2017-09-22 14:32:51 ]
感谢权老师的解读和分享。下面有请喜马拉雅FM副总裁张韬先生为我们做《网络文化的正能量》主题演讲。
[ 2017-09-22 14:32:28 ]
大家好,我是喜马拉雅的张韬,今天非常荣幸来天津跟大家分享一下喜马拉雅。喜马拉雅跟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不太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例子,大家在买东西的时候,比如说逛淘宝的时候,你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淘,淘了一段时间之后,你才发现这个东西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两个小时。例如说大家想买房子或者车子的时候,可能要到4S店或者售楼处,时间自然而然的消耗掉了。喜马拉雅是什么?作为一个平行的存在,大家可以在听的过程当中完成这些工作。所以说,喜马拉雅它是一个全新的一个平行时空。
从早晨到晚上,我们是一个多维度、多场景的共存,大家醒了之后,可能要去洗漱,在洗漱的时候可以边听边做。很多家长觉得每天晚上给宝宝讲故事,讲着讲着不知道该讲什么的时候,喜马拉雅可以帮助解脱一下。正式基于这些伴随性的场景存在,喜马拉雅每天人均收听的时长已经超过了2个小时,而且现在还在不断的增加。
不管在干什么,喜马拉雅作为一个伴随性的媒体,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想在座也有很多是我们的用户。音频正在从过去的小众发展为一个大众的媒体。
以前大家听广播,只能听到几个广播台,渠道比较单一,想听什么也没有自主权,广播电视台播什么你只能听什么。到现在进入了一个4G的时代,我们有了智能机,人们有了很多的选择。到了未来,人人都可以做主播。我们这个平台上有4亿的用户,其中500万是我们的主播。500万的主播只是一个开始,而且这个群体发展越来越大。
那么喜马拉雅这么多的内容从哪听?从哪来?我们的80%、90%都是“草根”主播,我们要对它进行不断的成长体系的培训,有了这个培训体系之后,内容和主播进行一个优质的结合,这样大家就可以在平台上听到优质的内容了。
那么一个平台靠什么挣钱呢?第一个就是全新的广告盈利。第二,智能硬件。第三,粉丝经济。第四,有声出版。
喜马拉雅在内容分发上有三个方面;第一手机。刚才讲到我们有4亿激活用户。第二车载、汽车分发。我们主要面对的群体是2亿的车主。第三智能生活、智能家居。这三块发展都还不错。
现在介绍一下海量有声内容。现在在平台上大概有超过1亿条的内容,这1亿条的内容分成了20个大类、328个小类,我们作为一个平台,不断给4亿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每天还在上传约数十万条的声音。
除了明星大咖之外还有很多的媒体、机构等等,他们会把喜马拉雅作为一个他们传播声音的渠道,把他们的内容进行有声化。在我们平台上,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创客,已经拿到了融资,包括内容服务、数据分析、推广、商业化服务等。
怎么样培养草根?草根基于大多数,我们有一个理念,你搞定内容,我们搞定其他的一切。这么多人播内容,版权变成了公众关注的事情。喜马拉雅几年前就关注这个事情,播出的内容70%的有声版权是在喜马拉雅。
今天主办方给我的命题是“网络文化的正能量”,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正能量”。
首先介绍我们付费精品区,从去年6月6日开始做付费内容,效果非常好,我们现在已经吸引了包括文化、职场、教育、媒体、经济等这些行业的“网红”,他们在我们的平台上非常活跃,这些专家教授或者是大咖都是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传播知识和文化。
除了刚才介绍的这些,我们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节目,像《楷书》《婷婷唱古文》等,我到天津之后在和行业人士沟通时提到,《婷婷唱古文》绝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要在家带孩子,所以不能上班。因为最近流行国学,但让小朋友去死记硬背古诗词比较费劲,这个时候她选择了创新,她把古诗词唱出来,正是一个这么简单的创新,大概在一个月之前,有几家投资机构给她的A轮投资投了将近3千万,她现在的估值过亿了,也是我们近期孵化出来比较成功的产品。
当然现在有其他的很多传统文化的节目,包括相声、评书,还有戏曲等等。
喜马拉雅也做大量的公益类活动,我们跟中国盲文出版社签订了《盲人数字有声阅读》战略合作,以及关注盲童等等。
现在介绍一下直播,可能大家都说去年直播是比较火的,我们来说明一下为什么到今年5月15日喜马拉雅才开始做直播。喜马拉雅不是一个视频的平台,它是一个纯音频的平台,我们的直播内容都是什么呢?像文化、职场、家庭教育等等,包括性格色彩、好好说话一周年等等,我们会把这些大咖请过来在平台做直播。
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的分发。
首先就我们的用户群体。当然我们也叫“三高”用户,所谓三高用户就是高学历、高活跃、高收入。
第二就是2亿车主。我们与宝马、奔驰、奥迪等60家建立了战略合作。我们有一个叫随车听的小硬件,只要插在车上,就跟手机进行关联,这个时候听所有喜马拉雅的内容就非常方便。第三,后装市场,很多人买车之后,习惯性进行一些改装,我们现在跟国内比较知名的改装厂商进行了战略合作。所以说,大家在改装车以后,其实已经预装了我们的喜马拉雅。
第三就是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汽车品牌、车载、车联还有音箱、耳机,所有这些不断接入喜马拉雅端口上,满足让他们的产品发声。
今年我们出了一个产品叫小雅,这个小雅像全社会做一个模式。这是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产品,是一款纯语音交互的智能产品。
喜马拉雅是在做什么?“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谢谢大家!
[ 2017-09-22 15:36:43 ]
感谢喜马拉雅张总为我们带来整个喜马拉雅一套运营思路的分享。刚刚两位嘉宾为我们做的分享,不管是动漫还是音频都是一种载体,靠我们用这样的载体承载什么样的内容赋予什么样的功能,用数字创意这样的载体,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能力呢。接下来有请北京灌木文化CEO黎贯宇为我们做《用数字创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主题演讲。
[ 2017-09-22 15:40:56 ]
今天是天津数字文化发展论坛,所以我介绍一些非遗案例和数字文化的碰撞案例。
我最早是做动画公司的。2006年开始做海外加工,后来慢慢做自己的原创。我想做原创的时候发现国内在2到6岁动画片选择余地不多,小孩每天看的很多都是国外的动画片,所以我想做一些属于自己的动画片给小孩看。
同时,我又想怎么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加在里面,所以,我就考察了很多非遗的项目。基于《两只老虎》的童谣,做了一个独眼睛比较奇特的老虎形象。
后期我们做腾讯动漫灵剑山,这些产品一直在销售当中。后期又跟小米公司合作音箱和手机。当下,机器雕刻东西取代了传统手工。我们在静乐签到了一个原生态的剪纸艺人,他存在的意义并不在剪纸的技艺当中,我把剪纸的艺人当做一个设计师,我让他做了大量的剪纸的素材库,他现在剪了大概1000多个素材,我把这些素材归类整理,放在自有素材平台上,让设计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下载、付费,让这个版权反复使用。
现在我们组织30个插画师进入了景德镇。在景德镇,让非遗传承人做好了瓶子、碗、盘子,插画师做画,然后再烧制,这个产品出来既有了现在的感觉,又具备了传承人应该有的记忆,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我简单把我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当然还希望有更多的设计公司、科技公司可以帮助非遗焕发出一些新的活力,谢谢大家!
[ 2017-09-22 16:23:59 ]
下面有请思问科技CEO苏震为做主题演讲。
[ 2017-09-22 16:27:33 ]
各位来宾大家好。为什么中国游戏公司要去海外?中国游戏公司今天已经有能力开发出世界级的产品,这是一个基础。实际上我们已经有这个底气说,我们的产品可以推广到海外。作为手游厂商去海外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然积极的方面是说,我们有能力做海外市场。
作为任何一个游戏公司,都要先进行自己的产品定位,这个不仅是游戏公司,任何一个商业组织把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都要问你要卖给谁?你准备怎么卖?
在整个研发和发行过程中间,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的,我们回过来看产品的开发过程,发行商与开发商之间非常早期的参与和快速地磨合、深入沟通、高效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核心、竞争的游戏。我们希望做的是一个非常轻松休闲游戏。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在一个产品取得成功之后,也会帮产品拓展更多的渠道。其实我们也会持续帮助我们合作伙伴去通过自己的产品取得更多的生意,今天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 2017-09-22 17:31:17 ]
主持人:首先有请圆桌讨论环节的主持人葛仰骞。
参与圆桌讨论环节嘉宾分别有信创资本合伙人田佳欣、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陈学会、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 杨文艳、思问科技CEO苏震、天津大行道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灏、旷世文化总经理兰博。
葛仰骞:今天我们探讨一下资本和产业之间结合的问题。其实现在数字文化产业和许多年前比,包括早期传统时代、早期纸工制作时代变化非常大,我们现在在各自产业里面,感觉到最强烈的变化点是什么?
苏震:它是跟技术推动密切相关的。包括IT技术、互联网,不同的媒体和不同的技术还会带来很新的文化承载形式。比如说过去我们很难想象在手机上玩游戏,这是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实际上是技术在推动这个行业的变化。
张灏:我是做漫画的。随着平台的渠道开发和数字化以后,渠道多了,平台也多了,选择性也大了,但是对于我们创作从业人员来讲,门槛降低了。我们委托一家高校给我们做了一个平台,我把漫画产业化、工业化,我觉得专业做漫画,尤其受众需求快,应尽可能多产出。
葛仰骞:现在请陈学会老师介绍一下。
陈学会: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数字文化。资本对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来讲一直是一个困扰,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在什么地方,如何和资本对接,我们去探索寻求什么样的资本,才能够适应文化产业的要求。最近我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做了一部动画片叫《彩虹宝宝》,目前来说市场反应情况非常好。这三年半的时间里用的全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从哪来,什么样的资本适合它?一是偏向性的资本投资。二是风险资本介入。
葛仰骞:杨总也是从一线到体制,从体制到企业,从企业到学界全走了一遍,请您介绍一下它的特点。
杨文艳:我觉得数字文化产业对于整个行业的变化推动力非常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已经不是我播你看的年代了,而是用户在主动选择。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内容创作要多考虑用户,无论是看片的过程当中,还是后面衍生出产品,整个社群的建立,基于某一个IP社群的建立,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的实践过程,对于我来讲,这几年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葛仰骞:田佳欣老师代表资本方面给我们讲一下。
田佳欣:我觉得这也是必然的,因为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财富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价值就是说,你创造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别人的生活,我们从资本这些年追逐的热点会看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数字化,其实未来的一些都是数字化的,数字化最早改变不是文化产业,而是我们生活衣食住行方面,再后面,改变就是文化领域。所以,其实资本青睐文化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资本这些年对文化的关注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葛仰骞:资本青睐于数字文化产业,主要在产量和产能。数字化之后产量有一个大爆发,产能一下子上去了,资本在驱动整个产业往产量化方向走,就是谁的产能多、谁的产量快,谁就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什么想法。
田佳欣:其实这只是一个现象而已,并不是完全的原因。从资本的角度来讲,我反而觉得大家最关注是创意产业,就是数字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和对外部的融合。内部融合,因为在传统行业内部的话,壁垒会比较高,所以融合起来比较难,现在很多动漫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到游戏和电视剧中。还有我们看到有一些做平台和内容的机构也投资影视剧,这些在文创产业内部融合资本比较关注。
兰博:我们把今年看作数字漫画的元年,因为跟数字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第一,版权保护的方面。互联网保护做得越来越好,盗版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用户。以前漫画发出来的时候,通过杂志覆盖不了多少用户,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从几千万覆盖到几个亿。漫画创作不止是一个传统的思维,需要有一个互联网运营的思维,倒逼漫画公司了解着市场如何运营,这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葛仰骞: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帮助。我们这个论坛环节到此结束。今天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 2017-09-22 17:31:18 ]
今天文字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 2017-09-22 17: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