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白的雪火热的情——东大井冬季考古纪实 |
采写:姜佰国 新华网天津频道 2003年10月23日 |
|
回想2002年冬季的考古发掘工作,我仍然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合基本建设而进行的第一次冬季考古发掘。
2002年冬季是天津地区少有的冷冬,在考古发掘之前,经过多次论证,我们就已经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文物防冻措施。但我们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文物上,却忽视了自身的防寒,虽然毛衣、毛裤里外三层,棉帽、棉鞋全副武装,我们仍然感到寒气逼人、瑟瑟发抖,手冻僵了,只能用口吹气取暖。
为了将文物从泥土中一点一点的剥离出来,每座墓葬上面都罩上了塑料布,晚上下工后,再用草垫子覆盖起来,用以保温,为了防止文物不因天气寒冷而遭到发掘者的人为破坏,再考古发掘中使用了热风枪,将冻土一点点融化,然后在一点点清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望着“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的文物,我们的那种欣慰劲儿仿佛已经到了阳春三月。
由于天气太冷,所有的照相机、录像机都“罢工”了,拍摄照相、录像资料成了大难题,为了能使其正常工作,我们只好将其揣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一点一点将相机加热......
在清理汉代土井时,由于水井深达十几米,所以温差相差很大,井上零下十几度,井内却在零上,加之气压过低,我们在井中进行考古发掘,每次上来都是气喘吁吁、热汗直流,望着我们后背冒出的热气,旁边的一位农民兄弟突然唱了起来:“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