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的西北人在天津 |
采写:张瑞 新华网天津频道 2003年10月23日 |
|
考古学——考古人的考古工作能告诉我们什么?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再次回到遥远的汉唐盛世,但是——手铲释“天书”,透过考古人的手铲,我们仿佛看到了先人遗存的当初的气宇轩昂;聆听学者的解读,我们的耳畔恍若飘进了古韵的争鸣。
时间退回到2002年下火的8月。随着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淌汗的手铲的不断下挖,已经沉睡在地下两千余年的一座汉代墓葬一点一点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考古人混着汗水与风尘的面庞上,那双智慧的眼睛
里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惊喜。一座天津地区从未发现过的长方形带弧顶的汉代竖穴土洞墓在蓟县小毛庄汉墓群重见天日。这座竖穴土洞墓就是在地表先挖南北向1米宽两米长的土坑,然后再以这个坑为出土口在坑北壁掏一个2米宽3米的厂方形带弧顶的洞室。就这种墓葬形式而言,其整体形状与陕西、山西的某些地区的窑洞极为形似,而天津本地汉代墓葬形制多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于其形制形成鲜
明的对比。在墓的底部发现两具人骨架,头脚相对而卧,是西北地区人睡觉的习惯形式,并非本地区的习惯。更有一点,这座墓葬出土了两组陶器,一组为本地陶器形状样式,而另一组是由西北风格的彩绘陶器。以上三个方面都直接向我们展示着墓葬的主人与我们本地人习俗的不同。点点滴滴的信息汇集到一起,学者根据这零星的有形的历史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两千年前的强汉帝国,形成了空前的大一统国家,西北地区以长安为都城,形成了强大的汉王朝统治中心。大量的统治中心的各种人群向边远地区输送,天津这块土地也是接收者之一。这些人有的客死他乡,所以以其家乡的葬俗为其安葬,形成了这座形制独特的墓葬。
历史也许永远都在重复着它的准则,当新世纪的国人涌向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家中心,奔向西北、西藏这样的落后之地,我们身后的考古人也许会用同样的大脑审视我们正在书写的历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