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是天津市市区之一,位于市区东部,因地处海河东岸而得名。河东区现有居民63万人,占地40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期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
河东区是天津市历史上形成最早的城区,区内“大直沽”是天津的发祥地。该区是天津市冶金、纺织、轻工、机械等工业较为集中的城区,是市区通往天津机场、港口的必经之地,具有地理位置、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流通等优势和开发潜力。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经过近20年来的蓬勃发展,河东区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海内外的声誉和知名度越来越高。
历史悠久的大直沽
自我国元代天津出现“直沽寨”至今,河东区大直沽地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史上这里 运兴旺,庙宇林立,商贸繁荣。作为元朝海运的终点与当时南北物资交流的中心,元朝曾在大直沽设置了接运厅、临清万户府等一系列重要的直属机构。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天津河东区大直沽的天妃宫与建于宋代的福建莆田湄州妈祖庙、明代的台湾北港朝天宫,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妈祖庙,在台、港、澳同胞和海内外侨胞中久负盛名。1997年9月,在大直沽天妃宫遗址出土了明代《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残碑和龟形碑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天津考古工作队在大直沽中台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天津市区范围内第一次发现了明清时期天妃宫大殿基址与元代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的宋元时期珍贵文物。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掘,使得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的天妃古庙在埋没一个世纪之后又得以重见天日。大直沽的考古发掘不公证明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还印证了大直沽天妃宫作为天津“天沽妈祖”的重大价值。
河东区历来十分重视大直沽古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他们以“恢复古文化建筑带动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带拆,以扩带路”为思路对大直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该区将开发改造大直沽列入全区危改和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的“四、四、三”工程总体方案之中,把大直沽作为全区危改重点片和繁华区来抓,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和以海河为中心的布局,结合该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优势,在该地区实施兴建一座集旧城市改造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大型公建与住宅建设相结合、现代化建筑与仿古建筑相结合,集商贸、文化、体育、旅游、民俗及居住为一体的“津沽旅游商城”。目前,该地区的这一规划蓝图的实施已初具规模。
|